信息报送平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松桃人物

您当前位置:松桃网 >> 文化旅游 >> 松桃人物 >> 浏览文章
    开通川黔大道的骠骑大将军戴福林【春晖乡土文化·松桃戴氏家风】
    作者:戴其晓  时间:2017/7/31 10:12:09  来源:本站原创  关注人数:
     

     
    戴其晓
     
        这里是多元历史文化积淀的沃土,这是一个旎丽风光的地方。在充满生机勃勃的大路镇,有那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松桃厅志》没有片言只语记载他的英雄事迹,翻遍《松桃县志》也找不到他的名字,松桃人对他鲜为人知,但在松桃戴家人的眼目中,他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在戴氏宗祠正殿里供奉着他的灵位,享受着后裔虔诚的深情和感念。
        历史真实地定格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那是个注定不平凡 的一年。9月14日这一天,明朝大将徐达率领大军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攻占了元朝的首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宣告元朝的正式灭亡。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英勇无敌的骠骑大将军戴福林,突然接到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命令,要他从石阡带着他的部队,到川黔边界乌罗府大路河一带镇守。
        他拿着昭书,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依依不舍地辞别了父母,带着妻室儿女,踏上了去大路河的征程。在群山绿水的环抱下的大路河,没有太多的喧嚣,安详、幽静,显得更加从容和迷人,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宛若一幅淡雅的山水粉墨画。
    战乱后的大路河,满目苍凉,匪患横行,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戴福林安营扎寨后,第一件事就是剿灭匪患,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剿匪已成为他的中心任务,边区维稳迫在眉睫,不剿灭土匪,一切无从着手。他管辖的范围包括大路、孟溪、冷水、妙隘一带。平时横行霸道惯的土匪,看到威武雄壮的戴家兵,瞬间逃窜进密密的崇山峻岭中,凭借高山密林的天然屏障,与剿匪官兵对峙,企图负隅顽抗。戴福林组织了多次进山搜剿,都没有成功,这给剿匪带来了难度。如果不把这些土匪瓦解、消灭,平民百姓的日子都很难过。戴福林首先找到当土匪的家属,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他们进山劝说自己的亲人放下武器,回家自新者既往不咎。
        在这些土匪里,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之所以落草为寇,确实是穷途末路被逼上梁山的,也只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或是遭到官府欺凌,受不了元朝残酷的统治。从内心来讲根本不想当土匪,那是提着脑袋干的活儿。他们听了家属的话思想就动摇了,纷纷走出大山缴械投降。对于那些负隅顽抗到底作困兽犹斗的死硬土匪,戴福林做到了仁至义尽,再也不心慈手软,出重手、下重拳,对其施以严厉打击,坚决消灭,起到了极大的震慑。
        很快,为害一方的土匪纷纷肃清,社会秩序一时好转。曾经战乱不已的大路、孟溪境内,在戴福林的治理下,逐渐恢复安宁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层民众的地位,经济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戴福林看上了山清水秀的大路河,他就安心地定居在了大路河,是为松桃戴氏始祖。修建房屋在现在的大路镇后硐村,先后生了三个儿子,在6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戴福林大多数的后裔,一直生活在松桃这片热土上。
        当时,毗邻的乌罗府大路和四川的兰桥交通十分的闭息,战乱后的大路河边区贸易不那么景气,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连绵起伏的山区内,密布着大片的森林,远看一片片黑压压的,根本没有路联接外界。看着乡亲们的土特产买不出去,过着穷苦的日子。戴福林瞧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打通通往四川的路。用现在有人的说法,叫住要想富,先修路,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的老百姓大力的支持。修路成了这里土著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一个个纷纷慷慨解囊,倾其所力,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戴福林也毅然决然掏出积攒多年的积蓄,把自己所有的家当全部拿出来,组织了老百姓和他的军队及其家人,全家老少齐上阵,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以巨大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勇于攻坚克难,精诚团结,几年时间就修建了一条通往四川兰桥的宽阔大道,宽的地方可以并排两架战车通过,这也是大路的由来。因这条路从河边修起,就把当时知河边地名改称为大路河。道路通了,大路与外界的联系也通了,还在大路建了商贸市场,每逢农历的五十赶场,老百姓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时戴福林的名声大振,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松桃戴氏家谱》是这样记载戴福林的:“开通川黔大道,威声远播。”
        川黔大道成为历史上秀山县的中灵、史目、梅江、兰桥一带与乌罗府的孟溪、乜江、大路一带群众往来的必经要道,活跃了边区经济,促进了贸易往来。老百姓的山货、土特产能够非常方便地源源不断运到四川,也有更多外地人通过这条道路非常便捷的来到大路河这个美丽的地方。
        后硐是中国茶灯发祥地,戴福林是茶灯祖师爷。后硐茶灯班在《上茶山》唱词中,就有这样两句歌词描述了当时戴家人挑茶叶到四川卖的情景:“正月打扮上茶山,二月挑茶过四川。”
        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 戴氏贤哲相继,在历史上是一个名门旺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后裔、周朝诸侯国宋国君主宋戴公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西周初,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被镇压下去后,周公把商旧都周围地区封给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逝世后周宣王赐谥曰戴,史称戴公,因是宋国国君,又称宋戴公。其后裔以谥为姓,形成戴氏一族。自此,中华大地始有戴姓,戴氏家族尊宋戴公为一世祖,也就是戴姓得姓始祖,其历史至少有2800年。宋戴公在位期间,睦邻友好,从未和其他国发生过争端。一生勤俭,仁义爱民,深受万民拥戴。自然灾害袭来时,戴公立即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组织抢救受伤民众,修建房屋,并祭告天地,一切罪过都由自己承担,并率领全国臣民,渡过灾年,受到举国上下一致赞扬。宋戴公三十四年(公元前766年),宋戴公去世,举行国葬,人们长途跋涉,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进都城,在墓边长跪不起。戴公陵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三陵台,现已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商朝王族为子姓,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戴氏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孙,以祖父谥为氏。”
        微子启为商王朝倒数第二个国君帝乙的长子,虽为长子,但是出生时母亲尚为妾,待其母亲成为皇后之后又生第三子,即后来的商纣王,故没传国君之位于他而传予第三子商纣王。
        戴氏为宋国公族戴族(乐氏、皇氏、华氏、老氏以及戴氏合称戴族),殷王室的后裔。春秋时期为宋君后人华氏主政,后华氏乱政被灭,子孙逃离宋国,而到了战国时期的宋国,戴姓一族肇兴大发,很快就把持了宋国朝政。
        戴一人依田地戈相护,共戴一天乐融融,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4位的大姓。戴是三苗族民祭祀兵主蚩尤的族称,兵主蚩尤的祖先像为戴。戴由两部分组成,外面的“戈”代表兵器,即兵戈,为兵主战神的象征,下面是蚩尤的图腾像。下面的两只手表示供奉。“共”字上部的田,表示蚩尤头戴一个金属面具傩,因为他是三苗的祖先,在其头上插三根山雉羽毛,所以“异”与冀、翼、戴、傩为一字,是蚩尤头戴魁隗氏连山天齐阳鸟皇冠的象形。崇祀蚩尤即为“戴”,转为“爱戴”。
        戴福林是宋戴公第六十八世裔孙,精通礼仪、博闻多识、谙熟武艺、通晓军事。俗话说,富贵过不了三代。长子洪先有文才,隐居不仕。明永乐十一年改土设流,亲领户部田帖,授税户劝农大夫。次子洪亮,年方幼才气过人,慕后汉武侯诸葛之名人,故名。随父守边陲,多著迹,保授都司佥事。明建文四年,袭骠骑大将军职,受敕仍驻黔边。宣德间,与乌罗知府严律己、总兵官肖寿会剿治古、答意、平头、瓮桥、镇溪、酉阳等处叛官生獠及湖广五寨、白崖诸寨,大奏凯捷,上嘉焉。戴福林一生秉承先祖遗德,弘扬博大胸襟,一直把良好的家风放在任何事情的首位,更是令后人传诵。一生待人宽厚、与人为善。只要家里能拿得出来的,亲戚、朋友、邻居来借都要尽力支持。
        良好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支柱。虽在时刻变动,但任何家族都不可能抛弃它的传统而重新开始。一个家族的传承,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几代人几十代的坚持,虽未给子孙后代留下万倾家产,但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命脉。戴福林严格要求子女,在家庭中提倡勤俭谦劳精神,自我约束,吃苦耐劳,反对奢侈懒惰。经堂教育子女敬老爱幼,女子出嫁后要尊敬公婆,不能仗势欺人。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规定妻子女儿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他虽为武官,却很看重知识,属于有知识型的将军,有明确的处世哲学。熟读《四书五经》,通古达今的道理知之甚多。他常常对儿孙们说,书能化愚,多读书能使人懂礼明义。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要求精读先祖戴德、戴圣编注的《礼记》。对子女从不打骂,总是以好言相劝,或以讲祖上名人故事开导。让孩子在与自己相关的故事中受到教育,也增强了他们的家族荣誉感。
        《礼记》语言简洁生动,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内容包罗万象,门类杂多,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语言也简洁生动,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观,对戴福林的影响影响挺大。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大而至于祭天、祭地、祭祖宗,小而至于洒扫进退、吃有吃相、坐有坐相,巨细不遗。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既有对礼之起源、制作、践行及意义的深刻论述,又有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讨论,也有对理想社会与制度的阐释。
        汉初,秦始皇焚书,《礼》不得传,唯有高堂生能言讲。遂传《仪礼》十七篇于萧奋,萧奋传之孟卿,孟卿传之后苍,后苍传之戴德。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使它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小戴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小戴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
        《小戴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学》、《中庸》、《礼运》(首段)等。《礼运》首段是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又称为《礼运•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
        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的成语,就有很多出自于《礼记》的。比如:苛政猛于虎,瑕不掩瑜,放之四海而皆准,至死不变,诚以正心等,仍深深地进入到我们行为准则当中。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礼记》和《诗经》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三字经》里有一句:“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说的就是戴德戴圣校注古文献《礼记》,研究礼仪的事迹。
        这大小戴是叔侄俩。大戴叫戴德,字延君,生卒年不详。是西汉时梁(郡治今安徽砀山)人,汉代礼学家,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进入信都王府后,成为信都王刘嚣太傅。戴德选集古代各种礼仪论述,编成《大戴礼记》,又称《太傅礼》。曾向徐良传授礼学,大戴礼学有了徐氏之学。
        小戴叫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宋戴公(子撝)的第二十三世孙,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家族显赫。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与叔父戴德曾师事礼学大师后苍为师,受到器重,潜心钻研《礼》学。由于二人在礼学上的重大贡献,也被后人尊称为儒宗。戴圣于汉宣帝时进入朝廷,成为博士,官至九江太守。参与石渠阁论议,评定五经异同,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尤重《礼》学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说体系,戴圣选战国至汉初儒家弟子礼仪论著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成为“五经”的《礼》。戴德号称“大戴”,戴圣被称为“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在后硐戴氏宗祠那里,有戴氏先祖的风气和规矩,供奉着戴氏祖先的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正厅悬挂“鼎足武陵”的匾额,体现出光宗耀祖的心态。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专有的堂号,姓氏堂号是民间家族文化中的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团结血亲、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宗亲色彩与精神凝聚力量。松桃戴氏宗祠的堂号“注礼堂”,就是为颂扬戴德、戴圣文章道德风范和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把注礼作为戴氏世系之堂号,蕴含了戴氏家族荣誉感,实际上形成了维护家族文化传统的约束力。
        祖先成为家族成员的行为榜样,这让戴氏家族认同感更高,家族更有凝聚力,传承祖先的美德成为家风。倘若有违背这些准则的,会被认为是败坏家族的名声,被他人所不容。
        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活的流体,是沟通人与人、上代与下代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社会文化的遗产,并把它传继给下一代人,使文化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存在。清白传家,自是历代族人的愿景。祖宗都想让后人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戴福林教育子孙 学礼以立身,给子孙留下修身处世的准则,家规家训若干条,其家风成为松桃戴氏家族的行为规范。要求子孙后代比能为一族之善士,必能为一乡之善士。能为一乡之善士,必能为一郡之善士,君盖充其睦族和邻之量,不贪非分之财,代代相传。古代人把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戴福林的后裔,把戴福林平时讲的话,整理出《松桃戴氏家训》和《松桃戴氏家规》,记载于《松桃戴氏家谱》里。也悬挂于戴氏宗祠木壁上。在戴氏家规中提到要重师道、尚勤俭、勤耕织等,也是当前价值观的体现,但都体现的是正能量。
        戴氏家族的壮大成长与其有一个好的家风是至关重要的。戴氏家族从古到今湧现出大量名垂青史的名人志士如戴人俊、戴独明,就是很好的说明。他们的背后都有着戴家人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所支撑的。

    松桃戴氏家训
    手足有伤,勿听妇言而骨肉致乖。兄与兄言友,弟与弟言恭。兄弟既翕,父母其顺矣乎。

    忠莫大于事君,食其禄者忠其事。前人之训迪多矣,且学古入官而自外于圣贤之徒乎。至若士民之辈,当知亲生我以身君成我以身。凡我四民田园庐舍,日用彝伦无非君公之区画,国课早完,国宪谨遵。斯忠诚乃尽也。

    信者言行之实,不信乎朋友,不顺乎亲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则事亲交友,齐家治国,无一 不本于信。言忠信,行笃敬,虽貊之邦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要必谨之于未言未行之先,持之于将言将行之际,而后可以为尽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奢俭殊风,质文异俗,故圣人制礼以齐之。夫礼,之用贵于和,而礼之实存乎让。凡宾朋燕客饮食衣服,无徒习乎繁文,要必先之以敬让。诚能和以处众,卑以自牧,则里相率为俊良而争斗之风泯矣。

    义者,事之宜也。凡事有一定不易之规,肃闺门辨内外正名,分严取舍,无非义之所当然。故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义诚人之正路也。诚能法肃词严,见利思义闾阎共归于不苟,而邪淫之风息矣。

    廉者,清洁之谓也。为官不清洁则滥取于民,为人不清洁则滥取于人,故儒者澡身浴德砥厉廉隅。凡我同宗,要必清洁自好,刻苦自励,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耻者,自新之基也。人惟不知耻,则肆行无忌,凡一切下贱卑鄙之事,无不可为,耻之于人大矣哉。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诚能愧悔交集,不轨之行不惟恐其不能对人,犹恐其不能对神。知耻近夫勇,去恶从善,自无不力矣。
     
     
    松桃戴氏家规
    一、睦宗族。祖宗以一人之 分为子姓,原属一本,且可视若涂人,勿以细事而起争端,勿以愚懦而失宗亲。尊卑定,长幼序,喜相庆,戚相怜。一姓之中秩然蔼然,庶乎人共推为望族矣。
    二、和乡邻。缓急可恃者,莫如乡党,非至戚即朋亲。勿以强而凌弱,勿以众而暴寡,勿诡计刁唆,勿横行吓诈,排难解纷,息争辨讼。一乡之中和顺毕达,孝弟因此益敦,宗族因此益笃矣。
    三、重师道。师道立而后善人多,不惟显扬其亲,荣耀其身,一生受用者多矣。虽百工技艺无不隆重,况读书乎?勿因子弟拙而背责先生,勿因财利而轻视道艺。庶光前裕后之有人,课子弟读正书,交正士,习正业,士农工商各成其谋。惟礼义之可守,廉耻之当存,勿习异端,勿干名教,切不可卖为奴仆,身充皂,以辱家门。
    四、尚勤俭。作事为勤有得,持家以俭足风。业精于勤,而荒于嘻。家成于俭,而败于奢。毋游手而好闲,毋纷华而靡丽。朴耕秀读,樽节爱养其家正未可量。勤俭二字,诚治家之至宝也。
    五、肃闺门。闺门为万化之源,男女授受不亲,谁不知之。毋以至亲眷属而无忌,毋以家庭一气而不疑。男女相见,必严加防范。庶嫌疑别,而家教谨矣。
    六、端士习。士为四民之首,乡党之仪型,风化之标准。务必以孝弟为本,才能为末,器诚为先,文艺为后。黉宫之中,文武并列,虽所业不同,而为士则一也。勿藐视乎法度,勿有干于名教。庶几愚顽有所观感而争,自励于善矣。
    七、勤耕织。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务使野无旷土,族无游民,男不荒其耒耜,女不休其纺绩,人人力于务本,则衣食足。庶几俯仰可保,礼义可兴。吾门之族,自可由此而光大矣。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投稿须知  |  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
 
主办: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委 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松桃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中文域名:松桃网站.公益
Copyri 2011- www.songtaowang.cn All Rirghts Reserved 松桃网 版权所有
松桃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56-2353280 举报邮箱:stwxb168@163.com
黔ICP备20007313号-1   技术支持:易舟软件  

公网安备 52062802000101号